近年来,有关"青春"的主题,在80后甚至90后群体中悄然成为热门话题。不少年轻人在集体怀旧的同时,似乎又开始集体"叹老"——总感慨自己"老了"、"落伍了"、"世界属于'00后'了",他们被调侃为"叹老族"。(重庆晨报3月18日报道)
年轻人普遍"叹老",当然与社会压力较大有关。住房压力、工作压力使得这一代年轻人提前进入"衰老期",当然,这里的衰老期,只是相对而言的,且多指心态上的变化。有观点认为,"小富即安"思想在年轻人中泛滥,让他们缺少英气,谨小慎微,失去斗志,变得暮气沉沉。"
小富即安?谨小慎微?缺乏斗志?这些贴在80后、90后们身上的标签,部分反映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心态变化,以及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。小富即安,即容易满足、不思进取,用这个词来概括当下年轻人的心理特征,却似乎并不那么贴切。80后、90后这一代年轻人中,小富即安者有,但奋斗拼搏者也不少,尤其对于出身农村的年轻人。
至于谨小慎微、缺乏斗志,作为"小富即安"思想的表现特征,就更不合适了。况且,这一批判的出发点,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,又值得80后、90后这一代年轻人深思。显然,"谨小慎微、缺乏斗志"隐含着两代人之间的代沟。这一代沟,即表现为对成功的定义、对生活的定义,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定义的不同。
由此,我们会反问:80后、90后这一代人真的缺乏斗志,不思进取吗?面对这些身份标签,80后、90后们显然并不认同。如果说80后、90后缺乏斗志,那为什么这一代人仍旧热衷于"考研热""公考热";如果说80后、90后谨小慎微,那为什么仍有大批年轻人涌入北上广,那怕拥有一丁点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机会,他们都不会放弃,甘愿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;如果说80后、90后"小富即安",那我上面所说一切,就都白说了。
当然,也有人会反驳,说80后、90后不敢创业,怯于压力,乐于调侃,喜欢逃避。这几点,在80后、90后身上的确存在,而80后、90后甘于如此。为什么?这里面恐怕不只是80后、90后这一代年轻人本身的错误。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,是多方面的。社会上升通道的不畅,网络时代的娱乐化,以及年轻人话语权的不被尊重等,这些都使80后、90后这一代人变得"低贱粗俗",不仅不被上一代人所理解,甚至还出现过打压的局面。但80后、90后这一代人,终于成长起来,仍旧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,"迷惘的一代"也好,"垮掉的一代"也罢,这些标签,最后都会被现实所撕碎,在美国,海明威拿了诺贝尔奖,凯鲁亚克重新定义的"垮掉的一代";在中国,韩寒这个"差生"也成了中国最受关注的公共知识分子。
因此,叹老的含义,是多重的。80后、90后普遍"叹老"是事实,但这里的"叹老",有对时间的慨叹,有对能力的否定,也有对生活的无奈。在这种情绪的背后,却隐藏着一种强大的"逆袭"心理。这是这一代人身上的社会烙印。"叹老"有错吗?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,过度解读这个现象,恐怕会漏洞百出。
|